当前位置:凤凰号 > 旅游知识 > 有什么是你去了北京才知道的事情?
已解决

有什么是你去了北京才知道的事情?

来自网友李雨凝的提问 提问时间:2022-07-20 06:48:36 阅读次数:
最佳答案
由提问者、达人共同推荐

我是2006年来的北京,来北京后才知道的事情如下:

1.女生都好高,我172-173,好多女生跟我一样高,甚至比我高,作为南方人,被惊了。

2.不是买房就能上户口,北京户口跟你有没有房子无关。2011年后,车牌摇号超难,感觉比买房还难。

3.高学历的人,名校的人,有才华的人真多。清华北大北航,中科院,艺术院校等等,反正就是人才济济啊,我刚来北京谈的第一个女朋友,她是当年的高考全省文科第19名,后来还认识过北大女生,中国音乐学院的女生,北京电影学院的女生,民族大学舞蹈专业的女生,中央美术学院的女生等等。然后我客户老板中,也是清北c9等名校学霸老板好几个,给我技术兼职合作过的也有中科院的百人计划老师,北航的人工智能老师等,在北京的大学同班同学,也是北大清华硕博毕业,有在清华已经当了正教授,有莆田系老板天使投资的基因药物公司。反正我觉得除了在北京,我真的不能认识这么多有才华的人,但是他们在北京只是普通人,因为这样的人在北京很多,当然,我比他们还普通。

4.谈恋爱容易,结婚难。我在北京也是拖到了36岁才结婚,相亲无数,优秀的女生确实也见过不少,学霸,美女,才女,上过电视的等等,反正就是结婚蛮难的,所以在北京大龄男性女性都很多。

5.喜欢谈思想。我去小城市出差,或者在深圳等,大家就是做事,聊工作。但是北京的客户,同学,朋友中,甚至出租车司机,小职员,大部分喜欢不带目的性的探讨思想,能够把历史古今,人性,心理,时局等等分析得貌似都有自己的独特想法。

6.基础设施差,比如海淀别看房均价10万,马路牙子好多都是没捯饬利索了。没啥高楼,没啥都市感,房子矮,旧,小区绿植都不咋地,跟南方没法比,反正,你看这街景,跟首都,寸土寸金完全不搭。

7.交警处罚松,遇到查驾驶证了,没带,报个身份证号就行了,经常闯黄灯,甚至有时候闯了红灯好像也没有被罚,全国感觉就没有北京这么松的城市。

8.北方人更容易建立信任感,感觉在我家乡,普遍信任感建立的成本要高。

9.北京人排外,咋说呢,少部分排外,大部分不排外,而且还是包容性很强的。感觉收入越低的老城区的北京人越排外,新一代年轻北京人不排外。

10.大部分人收入并不高(相对于这个高房价来说),以我在北京这十几年看来,所谓的高工资员工还是很少,买房的基本上因为买得早,很多换房的,或者富二代,或者掏空父母钱包,反正,北京2000多万人,我认为收入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高,但是确实比一般的城市同岗位收入高一倍以上。

11.北京除了房价高,生活物价低。我父母在北京跟我一起住了几年,他们天天逛菜市场,出去走走,说,大部分蔬菜,肉类,水果,都比我们家乡便宜,交通也便宜。所以北京实际上有房的话,在这里生活其实成本不高。

12.三甲医院多,这两年身体不如年轻了,感觉114预约,三甲医院一大把,专家号也容易预约到,特别是我患过一种很难治的病,就一次治愈,我家乡的亲戚也得了这病,当地好几年看了无数医生和偏方,受苦受累勉强治愈了。

13.气候环境,冬天空气干燥,对于南方人的我,十几年了,还是容易流鼻血。雾霾并不那么严重,蓝天还是蛮多的,几乎没有沙尘暴,不缺水(估计牺牲河北,现在南水北调吧),到处都是公园小湖泊河流。每年一次柳絮横飞,很难受。

我来北京三年多了,现在想想刚来北京那些事,有的感觉挺有意思的。

我来北京之前对北京知之甚少,刚来那会去超市买菜,称完之后去收银台结帐,收银员逐一扫码,扫到海带片时正过来倒过去看两遍,然后问我;“您要了吗?“

我说,\"我要了。\"

她又问:“您说要了在哪呢?“

我愣了一下指着海带说:\"这不是吗。\"心想,问这个真奇怪。

收银员突然笑起来\"您是外地人吧,我是问您称了没有?”我把海带拿起来看看,原来漏称了。北京话并不是全普遍话,把称东西叫做“要\",我们说称一下,北京话说要一下。千差万别,难怪我听不懂。

对北京人来说,我算南方人,我们买菜一般从数量上和品种上都不会太多,最多买够二三天吃的就行了,买多了吃不完也不新鲜了。

但是我看北京的土著买起菜来真是够夸张的,买起菜一次至少十几样,而且数量还多,至少都二斤以上,刚开始我以为是开饭店或食堂的,后来经常见到这样狂买的北京人,称称的时候排在他们后面等的时间长,忍不住好奇地问别人,“您家是开饭店的吧?”

“不是,自己家里吃。”听了他们的回答又大吃一惊,心想,北京人真能吃。

还有就是对北京人为了吃排队那个耐心真是让人佩服,我到北京的第一个元宵节,儿媳想吃“锦芳”汤圆,那是正月十四,我去崇文门附近的锦芳汤圆店,本以为很轻松买了就走,谁知到那一看,那排队的长龙长的吓人,共有两个队,每个队都是神龙不见尾,我找了半天,人群左拐右拐,找了好长时间才找到队尾,每个队至少有七八百人,心想,这得排到什么时候,就给儿子打电话说排队的人实在太多了,儿子说,即然来了,排个把小时不就买到了,因此我就耐下心排队买汤圆,大冬天的,外面很冷,人在露天排队脚都冻麻了。早晨8点去的,等买到汤圆已是下午一点。比我从合肥乘高铁到北京时间还要长,真让我无语。

我说这些,只是沧海一粟,还有很多很多的不同,只是到了北京后才知道的。

先说一件很重要的事:遇见爽朗利索的北京女孩,甭废话,赶紧追!

这是我初来北京也好,在北京工作生活也罢,在北京混了N多年之后,发至内心的一个感受啊!

北京话真好听!刚走出老北京站,广场上拉活的板儿爷几声吆喝,宛如天籁,巨好听!这是老非进京的第一印象,直到今天依旧深刻,直到今天仍然觉得北京话好听!

馄饨跟南方的饺子同款,豆腐脑不是甜的是咸的。第一次馄饨端上来的时候,还跟人餐馆大姐说您弄错了,我要的是馄饨。第一次咸豆腐脑端上来的时候,彻底惊呆,作为一个吃惯了豆腐脑加糖的南方人,只好绕着咸酱擓,往后适应了很久才习惯。

冬天真特么舒服。大学宿舍暖气足,冬天再也不用咬着后槽牙钻进被窝,再也不用死活赖着不想出被窝。

北京人真不排外,大爷大妈都很热心肠。但凡客客气气地问路,别直愣愣的跟个傻子似的,大爷大妈都会给你指准了。

黄昏时分大街上,走不了几步就能听见喇叭声——“晚报”。现在都互联网了,没这景了;但“糖炒栗子”犹存。

地铁和公交,问一声“您下吗?”、“下车吗?”,宽松时前面会给你让道,拥挤时前面会跟你移形换位。直到今天还是这个画风。

让座比例很高。学生肯定是公交地铁坐的多,见过很多让座的,自己也让过很多次。那时候还真没见过倚老卖老逼人让座的。

北京蔬菜最好吃的是大白菜,没有之一。只有大白菜能完胜南方白菜,其余蔬菜全败。

遇见爽朗利索的北京女孩,有点想追。

北京话是西直门不是西直门儿。学校在西直门附近,北京同学表示受不了你说“西直门儿”,北京话不是啥都尾缀儿话音。

类似故宫、长城、十三陵之类的景点,不是北京人都去过。北京同学埋怨说:大爷的!你们去十三陵怎么没叫我?我***也没去过!

北京的高校实在是太多了。海淀那片,流水线一般,送走了多少大学生的青春?

不分东南西北的,问路麻烦。北京街道横平竖直,大爷大妈回答问路的,大概率上都会说方向不怎么说左右。

睡觉脖子弄僵了,北京话叫落(Lao)枕。

北京孩子不见得比你聪明,但也不见得没你勤奋。目标锁定后,比如过雅思,比如想出国,一样十分勤奋。

春天的杨絮真的很烦人。漫天飘杨絮的时候,街上有很多蒙着纱巾骑自行车的女士。

秋天真的美到爆,就是短了点。秋天的北京真不用找什么景点,很多大马路都十分漂亮,你钻进绿化好一点的小区都美的不要不要的。大学校园更不例外。

冬天沙尘暴很烦人。出门一趟嘴里都是沙土,牙碜。好在这些年越来越少了。

低调的北京同学,可能会吓你一跳。比如直到毕业季要忙乎找工作了,我们才知道某女生是清华大学校长的千金,可以直接去读研;某同学是高干子弟,可以直接去北京最好的大设计院上班。

夏天瓜摊、大排档;以及围一块下棋的,膀爷真心多。这个真的很北京。

即便是文文静静的北京女生,跟你混熟了,不管你有没有大爷,也会经常或喜或怒地问候你大爷。

爽朗利索的北京女孩,说话比很多爷们都来劲。我是多喜欢爽朗的北京女孩啊!

遇见爽朗利索的北京女孩,甭废话,赶紧追!

出租车司机的北京话懒洋洋的,吃字多,真好听,聊起来跟政治家似的。上班后坐公交变少,打车变多,出租车司机基本就两款,一款从头到尾不吱声,一款从上车聊到下车。

面的司机比现在的出租车司机挣得多。现在的出租车司机都说,不仅仅是早先的面的,连夏利那一拨都比现在挣得多。

胡同里的老房子,冬天会用蜂窝煤采暖。现在拆改的差不多了。

胡同里真能遇见这款大爷大妈——我们老辈是正儿八经的旗人!大清国早就灭亡了知道么?

胡同的名字真的很随意甚至不上台面,但这才是原汁原味的生活。有不少为了好听,都谐着音给改了。

有那么一帮北京人爱吹牛,都是这个格式——我们邻居老二媳妇大舅子的亲妹夫,是XX长。反正吹高兴了再拐几个弯,都是中南海里有人的节奏。

有那么一帮北京人很低调,掉人堆里都瞅不见,但其实NB到爆。

北京自己的食物都很一般,但全国什么菜你想吃在北京都不难。那些年外乡菜在北京跟走马灯似的换着流行,比如河南的红焖羊肉、锡盟的羊蝎子火锅、湖北的九头鸟等等。

豆汁挺好喝。反正我曾被北京同事拿这个暗算,毫无反应,甘之如饴。他们只好悻悻地说这个豆汁不正宗。

炸酱面真心好吃,但每一个自己会做的北京人,都觉得自己的酱最绝。当然遇见更胜一筹真心好吃的,也会讨问人家的秘诀。

北京人会告诉你,你普通话说的很不错了,但一听就知道不是北京人。直到今天,外地人会说老非你北京人吧?北京人会说细听你不是北京人。

如果不去老胡同里问,祖上三代都是北京人的,还真不多。胡同串子不算少,但爷爷也是胡同串子的,不多。

王府井不是北京人的王府井。那里更像是外地游客的天下。

说中国摇滚发端于北京军队大院,是有一定道理的。

只要你努力,北京总会给你机会。这个不是鸡汤,是自己那些年的切身经历。

遇见爽朗利索的北京女孩,甭废话,赶紧追!

我儿子的北京话,肯定比老非强。老非不是北京人,但拿到了北京户口。儿子出生在北京,多少比老非要京片子点吧?肯定会教育他不许骂人,但你大爷的,NB、SB这三个除外,估计拦也拦不住,这小子迟早得会。

夺回古都风貌,真的是一个很LOW的提法。夺不回来的,现代主义无坚不摧。

北京有钱人很多,穷人也不少。为了挣钱努力的人更多。

在北京别以貌取人。穿的没你好的可能比你有钱多了,也可能比你的官职或军衔高。

玩音乐的、影视的、艺术的等等,基本上只有在北京成名了,才算真的成名了。外地也有爆款但基本算是个案,毕竟帝都才是天朝的文化中心。你让娘娘腔周立波当年过长江试试?

地方台的节目,有不少都是在北京录制的。没办法,资源高度密集于此。

北京不少威名赫赫的大衙门口,可能就在不起眼的街道上。这个很正常,就算故宫也是“前朝后市左祖右社”格局的一环,屁股后面就是菜市场。

北京周边可以自驾玩的地方,真心多!老非喜欢旅行,有假往外跑,日常周末几乎扫遍了北京周边。

北京平常生活的消费并不高。去超市看看,只要你不是顿顿大龙虾啥的招呼。

房价真心贵。

学区房贵还不是首要的,关键是破的让你简直不堪出手。可怜天下父母心,拿两套舒适的房子换一套又破又挤的学区房,几乎只有中国父母做得到。

现在不少繁华的地方,以前真的可能是荒地或农田。北京城市摊大饼的速度太快了。

朝阳是有钱,但从匹配度上讲,教育资源是全北京最差的。

北京能看见西山时候的蓝天,真的美到爆!

即便对北京爱恨交加,你也会坚决地在北京生老病死!老非无论是从故乡返回,还是出国周游返回,落地北京的瞬间就知道自己是无比热爱北京的。这就是北京的魅力所在,来时已过少年,但这里囊括了自己的青春、过往、及未来。

遇见爽朗利索的北京女孩,甭废话,赶紧追!呃……我是说,单身狗们,你们赶紧追!

最后说一句,老北京的味道渐渐变淡了。

以前的味道,如图。

(图1、6来自网络;图2、5为老非原创,对应北京春夏秋冬四季。)

不到北京不知道自己官小。在别的地方当个处长、局长就很了不起了,到了北京才知道机关里局处长一大堆,在万寿路的一个小区里住的部级领导就有五六百,在马路上跑的挂京A8、京OA、京AG6以及白色军牌的黑色红旗里的人物更是连各地的省长都想巴结却巴结不上的大官。在别处部队当个上校就前呼后拥了,你到国防大学来看看,一堆将军一样出早操练队列。

我是96年来北京的,一直努力工作,然后落户生女,已经上小学了。

来北京发现的事有很多。

1.办事效率高。在北京办事,只要条件满足了,办事效率非常高,特别是我迁户口的时候,二趟办完,第一趟是需要什么条件,准备好再去,一次搞定,担心的人情,难为等情况完全没有出现。

2.土著好人多。那时,我在北京工作不稳定,换房频繁,绝大多数房东对我都照顾有加,拖延房租,请房东帮搬家,都有过,我也养成习惯,过年回来送特产给他们。

3.政府暖心。在北京多年,忙于生存,有一天街道打电话给我,现在保险政策变了,去人才办一个吧,为老了做准备。当时我差点儿哭出来,不像我的某些亲人,打电话只和我要钱。

总之,来北京,是我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

版权声明:

本文"有什么是你去了北京才知道的事情?":http://www.tjfenghuang.cn/lvyou/83516.html,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